三个小方法,帮中年夫妻找回久违的第二春天
客厅的灯亮着一半,沙发上扔着两件没人叠的外套。我端着水杯走过,老公窝在那里刷手机,屏幕光映着他发顶新冒的几根白头发。这场景,是不是好多家里都有?就说我闺蜜玲子吧,上个月刚送儿子去北京上大学。前几天约她喝茶,人瘦了一圈,说家里太静了,静得晚上都能听见冰箱制冷的声音。以前每天早上喊儿子起床、催他吃早饭,晚上围着书桌问作业,夫妻俩再累,说话也都是围绕孩子转。现在呢?饭桌上俩人脸对脸,除了“今天吃啥”“水电费交了没”,居然没别的话了。真不是夸张,好多夫妻就这么熬过来的。孩子在的时候,是“爸爸妈妈”,是“陪读战友”,唯独忘了自己还是“夫妻”。等孩子一离开,突然发现对面那个人既熟悉又陌生。我甚至听小区张阿姨说,她邻居两口子,孩子上大学第二个月就开始天天吵架,就因为男方总把袜子扔沙发上——以前这都不算事儿,现在却成了导火索。
说实话,我家也经历过这阵儿。刚送女儿去武汉那周,我老公下班回家,习惯性往女儿房间瞅,瞅完就站在门口发呆。有天晚上我做了女儿爱吃的糖醋排骨,端上桌的时候,俩人都愣了,互相看了一眼,突然就笑了。那笑里啊,有失落,还有点不知道咋办好的无措。后来也不是刻意琢磨,慢慢摸索出些门道,现在俩人反而比刚结婚那阵儿还黏糊。不是说要搞多浪漫的仪式,就是些不起眼的小举动,慢慢就把那点“生分”磨没了。先说说“凑活儿”一起干事。别一听就觉得麻烦,真不是让你俩一起去爬山或者学油画——当然想弄也成。我家是从一起做饭开始的。以前我做饭他看电视,现在他下班早了就蹲厨房剥蒜,我切菜的时候他就站旁边唠唠单位的事,说哪个年轻同事犯了个小错,还护着。一开始他笨手笨脚的,切个土豆丝能切成块,我还嫌他碍事。后来发现,就这剥蒜切菜的功夫,俩人一天的话就都聊透了。上周六我们还一起包了饺子,他调的馅儿咸了,我没骂他,俩人就着咸饺子喝了点小酒,倒比吃山珍海味还舒坦。再就是“翻旧账”——不是吵架的翻旧账啊,是翻那些好的旧账。
有天收拾衣柜,翻出我和老公刚结婚时买的情侣T恤,都洗得发白了。他拿起来比在身上,说“那时候我腰才这么细”,我就笑他“那时候你还敢带我去吃路边摊,现在让你走两步都嫌累”。说着说着就想起刚谈恋爱那阵,他骑自行车带我去看电影,半路车胎爆了,俩人推着车走了三站地,也没觉得生气。你别说,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,翻出来嚼一嚼,比说十句“我爱你”都管用。玲子听了我的劝,上周跟她老公翻出了当年的结婚相册,据说俩人坐在地板上看了俩小时,她老公还红了眼眶,说“那时候你真好看”。还有个重要的,别总等着对方主动。中年夫妻嘛,都爱端着,觉得“我先服软没面子”。我以前也这样,他不跟我说话,我也绝不先开口。有次他感冒了,躺在床上哼哼,我嘴上骂他“让你不穿外套”,手里却给他熬了姜茶,还拿了个暖水袋塞他手里。他没说谢谢,却伸手把我拉到床边坐了。其实啊,夫妻之间哪有那么多面子?他喜欢吃你做的红烧肉,下次多放块冰糖;她看剧的时候爱掉眼泪,递张纸巾比啥都强。玲子后来跟我说,她老公生日那天,她没买贵重礼物,就给他织了双袜子——她多少年没织过了,针脚歪歪扭扭的。她老公收到的时候,嘴硬说“都啥年代了还织袜子”,晚上却穿着睡觉了。
前几天带女儿视频,女儿说“妈,我看你朋友圈发的和我爸去公园拍照了?”我笑着说“非要去,还抢我手机自拍”。挂了视频,老公凑过来说“下次咱们去郊外摘柿子吧,听说那儿的柿子特别甜”。真的,孩子上大学不是婚姻的“终点”,反而是给了咱们一个机会,重新当回“两个人”。不用搞那些虚头巴脑的,就从一起做顿饭、翻本老相册、递杯热水开始。你瞅着那些老夫老妻手拉手散步的,哪对不是这么磨出来的?对了,你们家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情况?有没有啥小妙招能让“空巢”不冷清?快跟我说说,咱们一起琢磨琢磨
